連俞涵

2017/04
當月店長── 連俞涵

連俞涵,女演員,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憑藉《一把青》獲得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
2017年2月出版個人詩集《女演員》。


給讀者的話

選書思路:

基本上我選書
就是到書店裡去走走
然後沒有任何預設
直覺地看到哪個封面或哪段文字吸引我
就直接拿起來翻閱
像是讓自己的第六感運作起來一樣
期待書籍與我的相遇

所以通常也沒有去看作者或是先去搜尋資料
就是要讓一切如一場偶遇

等到我試閱了一些段落
真的確定
就是它了
沒錯
我就會直接把它帶回家
細細品味

開始閱讀之後我偶然發現
幾個我喜歡的作者
生日與我非常靠近
像是向田邦子
或吳俞萱

不覺得這樣在文字和閱讀中的相遇
非常迷人浪漫嗎

所以不要想太多
不管走進實體書店或是電子書店
就直接翻閱手中的文字吧
看他們會帶給你什麼樣的心靈觸動
度過屬於自己的閱讀時光

謝哲青

2017/03
當月店長── 目前勉強

普通人、上班族、藝術家、漫畫家

1985生,以平面繪畫為主要創作形式,2012開始以「目前勉強」的身分進行漫畫創作,用簡陋的角色與直白的對話,呈現現實秩序下的荒謬與歪斜,以「長得和您一樣難看的漫畫」自許,期盼創造最高限度的黑色幽默。

曾出版《逃生》、《重新計算中》等書,並獨立出版多本漫畫輯。現任露點文創總編輯,於2017年1月併吞逗點文創結社,佔領Readmoo電子書、高雄三餘書店、桃園讀字書店等逗點文創友好通路平台,佔領活動持續進行中!

給讀者的話

選書思路:

醜惡與暴力背後的翻轉思辯

如何從生活日常中培養自己的感知能力,試著將其轉化為創作形式,並能與觀者溝通,產生共鳴,是身為圖文與漫畫創作者的我而言,很重要的課題。而透過閱讀,讓我能跳脫現實中的貧乏與困頓,豐富自身的想像,並從中滋養創作的靈感與養分,更讓自己保有一顆開放的心,對於現實中既定事物保持懷疑,不斷探究與思辯。

在我的創作中,喜歡將日常中所面臨的人際關係與互動,轉化為實際感受的身體感知,創作中常有手術、矯正等表達痛楚的畫面,而在以往對於痛楚的藝術表現上,往往表達的是某種崇高的犧牲,當然也觸及到人性的罪惡,《殘酷劇場》的作者伊恩認為:有些動物出於競爭獵殺自己的同類,但只有人類會為了滿足變態的「快感」而行使暴力。作者從電影、文學、藝術、音樂的表現中,去揭露文明行為的背後的黑暗面,讓我們去思考所謂美、暴力與殘酷之間的關聯,對人性有更深的洞察。

由於在電視、電影與遊戲中的影響之下,近代對於痛楚已有了新的見解,演變成觀者的視覺感官及娛樂效果,痛已經變成了一種「搞笑」的手法,這也是在我創作中不斷去探討及表現的課題。對身體與痛楚表現的興趣,也讓我常研讀醫學相關的書籍,在此推薦蘇上豪醫師的《開膛史》《暗黑醫療史》《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等書,作者本身的醫師背景,從自身經驗帶入,以輕鬆易懂的敘述,生動地介紹外科的歷史與許多醫學知識,是非常有趣的科普書,也讓我對「醫療」及「身體」有更深的認識。

提到人際關係的互動,所衍伸的力量實體化,也讓我的畫面中常充滿了「暴力」的元素,所謂暴力,而它不只侷限於物理性質的身體傷害,也可能會以語言羞辱、精神虐待等形式出現,它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比身體的虐待更為強烈。在現實生活中,霸凌的情況隨時在發生,我們常會自我認定是受害者,但往往我們是加害者的角色而不自知。而《冷暴力: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這本書,列舉了現代人在感情、婚姻、職場、家庭等社交關係中,所面臨種種的精神虐待與霸凌行為,透過此書的介紹,除了讓自己遠離受害之外,並提醒自己,不要成為暴力的加害者。

我很喜歡看台灣的八點檔,也一直是我創作的零感來源,劇中角色各種浮誇的情緒與表情,配合讓人玩味且充滿創意的對白,深深地吸引我,而我個人深信,八點檔就是現實的濃縮,而濃縮的極致,就會產生了荒謬,就像現在很流行的3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狂新聞的例子,需要快速地產生反應(笑點),然後就結束了。《娛樂至死》這本書提到媒體(現在是網路)將變成取悅眾人的載體,越煽情、標題化、通俗的東西越能引起大家關注等,現在沒人想看嚴肅的東西,而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淺薄,如本書的前言:我們會毀於自身所愛。這也是身為圖文創作者的一個警惕,「我是否產出太多沒營養的垃圾?」

接著推薦幾本喜歡的小說,因為個性的關係,個人偏好短篇小說。
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身為一個悲觀與宿命者,不可錯過芥川的作品,陰冷灰暗,滿滿的負能量。其中我最喜歡〈鼻子〉,戲謔又富有哲理,因為他人的嘲笑,而自願承受痛楚來改變鼻子的大小,但雖然鼻子真的變小了,但還是無法擺脫被人嘲笑,這些人到底想怎樣?套一句婚姻平權的話,「別人的鼻子,干你屁事?」。

《御伽草紙》《越級申訴》,太宰治一直是我喜愛的作者之一,他頹廢與偏執的文筆,將人性刻畫得極為深刻,每次看他小說中的人物,總會心想「哎呦,這人怎麼這樣?」,而其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他的「幽默」,例如《御伽草紙》這部翻案作品中的〈蒲島太郎〉,裡頭龜與蒲島的對話,龜總能一針見血地劃破蒲島的虛偽表面,讓人又氣又笑,裡頭充滿許多尖酸刻薄但又充滿機智的話語,顛覆對以往童話故事的認知,對人性中的荒謬與無奈將會有更深的體悟,讀完將苦笑致之。

詩集,我基本上不讀詩,因為覺得太浪漫了,但沈嘉悅的《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完全玷污了我對詩純潔的想像,沒想到口語化的軟爛文字也能成詩,裡面眾多可憐且可悲的魯蛇絮語,讓人心有戚戚焉。也就如書名,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覺得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呀!

除此之外,也推薦朱家安的第一本哲學入門書《哲學哲學雞蛋糕》,幽默詼諧的超狂三國史《非普通三國》、以文學筆法勾勒史前到近代的經典《人類的故事》、古今哲學思想撞擊的火花則莫過於史作檉讀《道德經》的《讀老子:筆記62則》,以及簡練風趣,教你如何「少笨一點」的《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

最後,閱讀是一個形塑的過程,而人最後,也將變成一本獨一無二的書。

謝哲青

2017/02
當月店長──謝哲青

身兼主持人、作家、藝術史學者、登山家等各種身分。

行遍五大洲,旅行過103個國家,認為旅行是印證『知識』的最好方式。目前所主持的《青春愛讀書》榮獲第51屆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

豐富的學養和多領域的涉獵,讓他在節目中總是能順手拈來、侃侃而談。曾被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報紙專題報導,為目前華人圈最閃亮的藝術、旅行說書人,海內外演講皆是場場爆滿。所著《歐遊情書》—讀信的藍衣女子,被選為國小五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文、《走在夢想的路上》一書為多所高中晨讀指定書籍、《鈔寫浪漫》獲得金鼎獎推薦優良出版品。近期推出新書《星空吟遊》即登各大書局熱銷排行榜!


給讀者的話

選書思路:

你聽過布里亞-薩瓦蘭(Jean AnthelmeBrillat-Savarin)這個人嗎?

布里亞-薩瓦蘭是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制憲議會重要推手,並且公開擁護死刑,激進的政見讓他在政壇穫得相當的名聲。不過除了在政治上的冒險投耭之外,他還是一位有趣的美食家、哲學家。真正讓布里亞-薩瓦蘭著名的,是他那部擲地有聲的隨筆集《味覺的生理學》(La Physiologiedu Goût),這部從「五感」來書寫美食的作品集,充份展現了法蘭西民族對料理的浪漫、偏執與樂觀想像。

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文字:
「Dis-moice que tu manges, je te dirai ce que tu es」
「告訴我你吃了什麼,我就告訴你是怎麼樣的人。」
後來這句話轉換成另一句大家更熟悉的 「You are what you Eat」

没錯,食物料理透過物理與化學機制轉換我們的生命能量,你吃進了些什麼?它們也會透過你的身體,形塑體態與性格。相同的,人生與書本之間「You are what you Read」是不是也成立?透過閱讀,是否也能建構個人的內在呢?

答案雖然並非全面肯定,但閱讀與自我建構的確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在二○○八年所出版的《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裡,作者賴貝克(Timothy W. Ryback)鉅細靡遺地檢閱希特勒一萬六千冊的私人藏書,察驗希特勒在書上所寫下的眉批,並且運用歷史學、心理學及政治學的方法,揣摩那些筆跡後面的動機,為讀者耙梳糾葛在希特勒心中的種種成見、意圖,以及如何為我們的世界帶來的苦難的偏狹究竟從何而來。

從這個角度觀照,閱讀確實為每個人深殖下改變自我、改變世界的可能。

從每個人的選書裡,當然也可以窺探個人獨一無二的世界觀,觀察一個人如何透過文字自我建構。

想像書籍/文字是建材,那將如何建構出一個人呢?我們需要一些質地堅硬的書,例如桑德斯《錢買不到的東西》、約書亞.格林《道德部落》與《殘酷劇場》,讓我們的思想有了骨骼支持,拮抗一切向內壓力及向外張力。

我們需要溫潤又富有質量的書籍構成血肉肌理,講述奇女子楚戈・貝爾的《沙漠女王》、探索宗教與國族之間競力的《海洋帝國》,與理解財富與不平等起源的《財富大逃亡》,透過歷史與人物積累厚度,賦予我們安身立命的質量。

除此之外,我們也需要在人群中找尋自我定位,需要具有空間感的書籍,《隔間》與《印尼etc.》是不錯的選擇。最後,我們需要「美」的意識,調整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美的覺醒》與《星空吟遊》,透過閱讀,發現生活的歡愉與延展性,我們的嚮望在閱讀中逐漸成形,並擁有自我的風格氣韻。

從這些書籍閱讀出發,也只是個起點,我們還可以在往後的旅程中,發現生命多元繁複的可能。

何飛鵬

2017/01
當月店長──何飛鵬

媒體創辦人、編輯人、記者、文字工作者。

擁有超過30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誌》等媒體,並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了城邦出版集團、電腦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周刊》。他同時也是國內著名的出版家,創新多元的出版理念,常為國內出版界開啟不同想像與嶄新視野;其帶領的出版團隊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挑戰自我,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

Facebook粉絲專頁:「何飛鵬自慢官方粉絲團」

個人部落格:「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


給讀者的話

選書思路:

給年輕人的學習成長書單

每年我都要讀幾十本書,有的精讀,有的快速流覽略讀,從書中我都得到滿滿的收獲,書是我最重要的進步的界面,也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寄託。

而讀書有許多面向:有人為樂趣而讀書,有趣、好玩是最主要的目的,所以有趣的小說、名人軼事、旅遊雜記,都在涉獵之列;有人為工作而讀書,職場技能、各種技術專業、市場趨勢、經營管理,都是主要書單;有人為修身養性而讀書,所以心理勵志、宗教哲學、人生智慧,成為主要的閱讀範疇;有人為提升生活品質而讀書,健康知識、生活品味、建築藝術、音樂繪畫,都可能是選擇的領域,每一個人因動機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讀書選擇。

此次應Readmoo之邀,成為每月店長,要挑選推薦書單,以供讀者參考。因為受限於3000元的採購金額,絕對不可能盡情推薦,因此只能聚焦量力而為。

我首先問自己,此次的推薦書單是要給什麼樣的讀者看?他們會用什麼動機來閱讀?而閱讀之後,他們又想達成什麼目的?我必須先回答此一連串的問題,才能挑出一份功能性明確的書單。

基於我這許多年的工作習慣,我大多致力於與年輕人溝通,給年輕人建議,好讓他們可以擁有更完美的人生,因此此次挑選的書單也是以年輕人為主要對象。

而其閱讀動機是:學習成長,讓人生更成功、更完美、更多采多姿。而書單會包括成功者的故事,企業經營管理,商業趨勢、成功學,以及職場中所需的能力的提升等,而本土書與國外翻譯書並重。

在國外的翻譯書中,我挑了蘋果公司的賈伯斯傳,賈伯斯豐富多采,高潮起伏的人生,充滿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劇情,足以給年輕人做為人生規劃的借鏡,而其中他對企業經營的創新作為,以及對視覺設計美感的堅持,也可以給年輕人學習的思考。

我還挑了一本經營管理及人生規劃,自我學習的經典:與成功有約,這本書已經出版超過20年,可是其中描述的個人學習的原理原則,仍然歷久彌新,足以成為年輕人力爭上游的學習執行教本。

另外兩本是和企業經營有關。一本是公司的品格,一本是競合策略。

公司的品格強調的不只是企業的經營,也不只是企業的產品,更強調的是企業的文化與核心價值,企業必須要有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的價值要貫徹到每一個人的身上,要奉行不渝,有品格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而競合策略也是一本歷史上的經典,寫的是企業的經營策略,如何在競爭與合作中,找到最佳的運營方式。

還有一本是當前數位新經濟中最時興的創新與創業書,談的是創新創業中最艱難,最辛苦的一段;從無中生有的過程,也描述了從無到有的可能方法,對想創業的人,會有極大的啟發。

最後一本翻譯書是輕鬆駕馭意志力,人能自律、自我控制,是成功的重要關鍵,而擁有意志力,能控制自己去做該做的事,不去做不該做的事,又是極重要的人格特質。

而本土著作中,我挑了一本現身說法的個人故事書:沒經驗是你最大的優勢,一個企業成功女性如何從上班族,到創業,再經歷年少喪夫的悲痛,然後從痛苦的深淵中走出來的過程,極具勵志及療癒效果。

另有三本都是能力的培養,一本是上台的技術,教我們如何溝通、演講、簡報。另一本是財務報表的學習書,強調如何透過日常的生活常識,就可以理解,運用財務知識。

還有一本是行動的力量,告訴年輕人如何思考,如何做事,如何決斷,讓自己擁有更健康的人生。

最後兩本我挑了自己的書:人生的對與錯、管理者的對與錯。前者是一個人如何做人處世,每一篇都從錯誤中,頓悟如何做對。而後者是當自己變成一個管理者,如何領導,帶領團隊,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職場學習。

閱讀這12本書,可以讓年輕人在職場中更順利、更快步上正途。

王聰威

2016/12
當月店長──王聰威

小說家與雜誌人、現任《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1972年生,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大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金鼎獎最佳主編入圍等。著有《生之靜物》、《編輯樣》、《作家日常》、《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給讀者的話

給讀者的話──

您希望藉由這個書單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收穫?

這書單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地從這個網站裡找到五、六、七年級小說家中,我認為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每個人挑選一本。很遺憾,並不是每一位我認為頂尖作家的作品都有。您當然有不同的閱讀選擇,從心靈勵志到修理汽車,但如果您想讀讀華文小說創作的話,在這份書單裡,您可以看到如今台灣活躍於第一線的青壯作家如何看待與描述這個世界,姑且不論是否能開啟什麼豐富心靈,或得知親子教育的秘訣,但至少能讓您對台灣小說認識更為完整,而且文學腦袋也能更新。

您希望讀者用什麼樣的心情看待這個書單?

讀完作品才有批評的資格,絕對不能沒讀過什麼新出版的台灣小說,就矇著眼睛說現在的作家寫得不如以前好,如果您對小說本來就沒興趣,那就只要跳過不讀,去讀別的就好。另外,如果只是讀前輩作家的作品,那當然很棒,許許多多重要小說已構成了堅實的典範。然而,這些典範既無法成為衡量當下作品的尺度,也不該是您對他人描述台灣小說家創作的普遍印象,我們所面臨的一切,都跟過去截然不同,不用說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去處理不同的狀況,因此不妨試著多讀一些青壯派的作品,只要抱著好奇心去讀讀,我敢保證您一定會覺得書單裡面有「這是在寫什麼鬼的」,也一定會有「天啊,我要把這個作家的小說全讀完的」。前輩作家們所寫的經典作品,以及打造出來的文學想像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但別像個敗家子只會用這些資產活下去,(無論老少)總得自己去開創一些事業吧。

閱讀對您的意義與影響為何?

我是個文學啟蒙相當晚的人,不像我早慧的朋友們,唸國小國中時就讀完金庸全集或《紅樓夢》一類的,一直要到唸高中的時候我才開始有了想認真閱讀文學的心態,並且真的去讀,即使是這樣,跟別人相比還是讀得太少。對於身為作家的我來說,閱讀當然是一種重要的鍛鍊,就像大力士每天都得舉啞鈴鍛鍊一樣,閱讀鍛鍊我的思考,為寫作儲備能量與資料,刺激靈感等等,而對於一般生活中的我來說,讀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則是一種享樂與放鬆,讀到喜歡的事物時會有一種強烈的快感,必須強迫自己把書放下來,不准自己再讀下去,不然或太high,等一下沒辦法做別的事情。不過隨著書越讀越多,其實不太愛勸別人讀太多書,我自己就是除了會讀書寫作之外,什麼也不會,對身為一個人來說還有很多別的重要的事可以做。與其讀了很多書,整天使用知識暴力去霸凌他人,或是說一些風涼話,(而且什麼利益也得不到)不如去種種花養養魚,對這世界還比較有幫助。(而且也有很多種花養魚的書可以買)

您對於數位閱讀的期待?

我非常樂於見到未來數位閱讀能成為最佳的閱讀方式,反正只要是能好好地讀,有個好的閱讀器,眼睛不會不舒服就好,不一定要印在紙上或刻在石頭和竹簡上,至於有什麼超連結啦、聲光效果啦都是其次。現在的我雖然還是喜歡實體書,也相信實體書會有繼續存在的空間,但我怎麼想並不重要,因為控制這世界的不是純粹喜歡讀實體書的人,而是像亞馬遜這種大公司,從內容到形式到產品都發明而且設計的好好的,讓更多人覺得讀起來很輕鬆,書價又便宜,大家自然就會愛上並習慣數位閱讀,(我也一定會)就跟大部份喜歡聽音樂的人一樣,會在網路下載、分享、串流音樂,輕鬆又方便又便宜。想想,現在可沒人在討論「您對於數位音樂的期待」,(反過來是討論黑膠的復興)我們之所以還一直在討論「數位閱讀的期待」這個話題,就只是因為在台灣沒有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公司來「宰制」我們,或者說,就算是亞馬遜都還不夠讓全世界的人們那麼輕鬆方便。台灣既沒有好的華文閱讀器,電子書跟實體書相較,品項偏頗嚴重,又不齊全又不能同步(或早點)出版,定價也沒明顯便宜,種種原因加起來,我想我會繼續期待下去。


吳若權

2016/11
當月店長──吳若權

畢業於政大企管系,現任多家企業行銷顧問。並正式取得中國心理諮詢師證照,並獲聘為榮譽講師。榮獲母校國立政治大學全校同學票選為最具代表性的跨領域校友,名列第一。歷任IBM、HP、Microsoft等科技公司,負責Windows、Office產品行銷工作。業餘時間全心投入寫作,已經出版作品107部作品,創作領域作品多元,是台灣唯一橫跨兩性、勵志散文,短篇、長篇小說,企管行銷類型的資深作家。曾以《下雨天裡的松風聲》一書獲得「中興文藝獎小說類首獎」。小說作品《摘星》創下台灣先例,改編成為極受歡迎的網路動畫影片,同時還被改編成為電視連續劇。2016年出版最新作品《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

吳若權主持廣播節目長達19年,並持續蟬聯同時段談話性節目收聽率冠軍。目前主持中廣流行網「媒事來哈啦」「青春好好Young」節目,周一到周六,每天下午4-5點與聽眾間幽默而溫馨的互動,得到許多知音。多次雙料入圍廣播金鐘獎綜合節目「最佳節目獎」、「最佳節目主持人獎」。近年來,吳若權深入海內外各地校園、社區、企業演講,與老師、學生、家長、上班族和讀者有最直接的接觸,累積講座超過1700場,至少接觸90萬人次聽眾,面對面分享他的人生經驗與智慧。

透過教學,吳若權系統化地傳達知識與專業,他曾榮獲新加坡南洋大學孔孟學院邀請擔任年度講座,開辦寫作班。受邀於嶺東科技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曾擔任政治大學新生書院生涯導師。以私塾開始開設「熟女寫作班」,踏入心靈療癒的領域。持續在台灣、新加坡與吉隆坡開辦靈性成長課程與工作坊,幫助現代人向內探索心靈,找到最真的自己。

Facebook粉絲專頁:「吳若權好友俱樂部」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從連續20年來,每個月要讀20本書以上的角度來看,我勉強可以算是重度閱讀者。之所以會要讀這麼多書,而且絕對不是囫圇吞棗式的咀嚼,其中一個原因固然是自己對於求知的殷切渴望,另一個原因則是製作與主持常態形帶狀廣播節目的需求,我必須在閱讀題材上力求多元廣泛,而且在字裡行間深度探索,才能滿足自己,也才能分享給聽眾。

其實我滿佩服廣播業界有些主持人,可以不必把一本書好好閱讀完畢,只憑短時間的快速瀏覽,或企劃同仁標註的幾個重點,就能侃侃而談地訪問作者,或是與出版社委託的導讀人在節目中流暢對話。我曾經想過要如法炮製,但對我來說,真的非常困難。若沒有把一本書仔細讀完,我在心理上就無法有足夠的自信可以做出很好的訪問,光是那份心虛,就會讓我無法開口提問了。

有趣的是,我還經常訪問到某一種類型的作家,竟會對自己的作品感到生疏,問到其中得細節時,很可愛地露出尷尬的笑容:「呵,對不起喔,可能是寫完太久,我有點忘記了…….」能夠這樣在空中坦承疏漏,也算是真性情。

相對於這類型作家的瀟灑自如;我這類型的讀者就顯得戰戰兢兢。加上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閱讀的進度,多年來我練就一身快速而紮實閱讀的本領。若要我分享其中的要訣,不外乎就是:1.充分利用瑣碎時間閱讀;2.先快速瀏覽一遍;3.找時間詳細閱讀;4.找朋友或在廣播中分享或討論,強化記憶與新收;5.摘錄重點或金句,作為未來寫作的參考。就憑藉以上這一招半式功夫,20年來對所有讀過的書,半數以上都能記憶深刻,並內化為自己思想的養分。

這次很榮幸受邀擔任Readmoo電子書網路書店11月份駐店店長,我有機會特別為讀者選書,原則如下:1.一定是我全本仔細看過,而且印象深刻;2.不只是閱讀消遣,還必須具備生活運用價值,無論是建立哲學性的思維、促進思考的工具、或日常生活之所需,都必須有具體的功能;我確定若有讀者參考我的建議選書,讀完之後會覺得感同身受,沒有浪費時間與金錢。

因此,我的11月份選書書單,可以大致分為下列幾個類型:

1. 心理或哲學應用,強化你的邏輯思維: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錢買不到的東西》

《你在渴求什麼?》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以上這4本書,可以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並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進而找到人生的方向。


2. 社會新鮮人必讀,踏穩職場第一步:

《給社會新鮮人的挺身而進》

《明天的遊戲規則》

《從草莓變荔枝-新世代鍛鍊自我的決勝關鍵》

以上這3本書,闖蕩職場必備,既是心理勵志必備加油救命包,也是展望來職場發展方向的求生指南。


3. 人際關係與感情,讓自己和別人都幸福:

《從此幸福快樂的愛情真相,3個願望找到對的那個人》

《劈腿心理學》

《錯過你,遇見愛!》

《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

以上這4本書,可以解答現代人的感情難題。涵括:男女對幸福的渴望、面對難解三角關係的心理處方,以及描述同性戀情的細緻與溫厚。尤其《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作者深入勾勒的,不只是男男愛慕、遠距戀情,更是把一段互許生死契闊的濃濃愛意,寫成感人至深的淡淡情懷,已經遠遠超越性別,精準直指愛的真諦。


4. 迎接人口老化與單身趨勢,安頓未來的自己:

《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關於變老這件事》

《相依》

《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

以上這3本書,可以幫助讀者為自己即將邁入的老後生活預做準備。青春,在泛黃的紙頁中,或許心態依然燦爛,但面對光陰的飛逝,任何幸福伴侶最後都會變成單身的殘酷事實,只有些好書能讓我們繼續保持心境的溫柔。


5. 建立新的生活風格,換一個不同的自已:

《少,但是更好》

《每一天的街頭冒險》

以上這2本書,各自透過一個簡單的觀念貫穿整本書,卻強而有力地支持讀者做出勇於改變的可能。如果你已經厭煩眼前的自己,不妨透過丟掉舊東西、認識新朋友,讓自己的生命有所不同。


張鐵志

2016/10
當月店長──張鐵志

政治與文化評論人,關注政治、文化、思想與搖滾樂。現為《數位時代》雜誌首席顧問、《報導者》共同創辦人暨顧問,新型態政策節目《政問》主持人與主編、著有《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等書,即將出版首部台灣文化評論集《燃燒的年代》。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這是一份關於國家的歷史的書單,一部分是台灣的歷史,一部分是我們的鄰居。

台灣的歷史我們總是似乎熟悉又陌生,許多事件與名字,不論是二二八、白色恐怖,或者《自由中國》雜誌、《美麗島》,有多少人真的清楚他們的原因、經過和對歷史的影響嗎?

在台灣,我們不僅歷史教育太貧乏,對歷史的思考更是薄弱。例如,台灣民主化到底為何會發生?太陽花反映了台灣民主什麼樣的困境,這些都是身在這個島嶼上的人必須思索與面對的。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也必須知道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什麼力量構成的,以及他可能走向何方。

在這個書單中,會先回到日治時期,從兩個重要人物的故事來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蔣渭水和簡吉。然後我們進入戰後威權時代,是一個森冷的白色恐怖時代。《無法送達的遺書》是那些政治犯寫給家人的遺書,但他們家人當時卻未能收到。這本書不只是呈現那些遺書,也有一批台灣優秀青年作家去書寫他們的故事,非常動人。《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是台灣關於轉型正義最重要的一套書,不僅有台灣歷史的反宿,還有理論與國際經驗。當轉型正義容易淪為廉價的口號時,這套書可以帶我們深入思考。

《《自由中國》與台灣的自由主義思潮》,是一本比較少人知道的書,但《自由中國》是台灣五零年代重要的反抗思潮,也深深影響後來的民主運動。《長歌行過美麗島》則是從受難者家屬的角度書寫一個時代的哀傷。來到現在,《黏土》是關於一個社區的壓迫與反抗,雖然台灣早已進入民主時代,但人們仍在為自己的土地與生命抗爭。

另外一批書是關於我們的鄰近國家,這幾年這些區域史的出版,大大拓寬了我們的眼界,尤其是許多著作都是精彩的歷史寫作,如緬甸、印尼、關於以色列與中東問題的《被詛咒的勝利》、談北韓的知名作品《我們最幸福》,以及關於中國當代歷史的《鄧小平傳》。

最後一本要推薦的是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剛剛出版的作品《我還是想你媽媽》,這是作家對 101 個在戰爭中失去童年的孩子的口述訪談,深刻而動人。這是個人的故事,也是對戰爭和一個時代的反思。

果子離

2016/9
當月店長──果子離

深居簡出,專事寫作十餘年,著有《一座孤讀的島嶼》(遠流)以及與米果等人合著《五年級同學會》(圓神),是不可救藥的閱讀主義者,認為書中有一條幽徑,通往未知的武陵桃源或海底龍宮,數十年流連忘返,因而保留了書人本色。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散步在傳奇裡

我相信緣分,凡事隨緣,隨緣就能盡性。擔任本月店長,聽說要開書單,我便把專欄寫過的書,以及新書《散步在傳奇裡》提出的傳奇書單裡,挑選七本出來。

另外推薦十本。這十本都是時光之書,有時光走過的足跡。不是為了懷舊,而是企圖以文學作品為抽樣,檢視或管窺個人以及所處的社會,如何形塑成今日的面貌。

凡事皆有遠由近因,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事,只是你不知道每件事物的背後潛藏著什麼樣的因子。我喜歡具有時間感的作品,借用楊佳嫻書名,就是「你的聲音充滿時間」之類的東西。

但我沒選傳記,全是文學作品,全部是生命的回眸,與當下的凝視,是時代的記憶,時間的記錄──《邦查女孩》、《單車失竊記》,同年出版的小說雙璧,光芒萬丈,得獎連連,時間、空間,透過書頁穿越而出,讀者隨著小說情節進展,而走得更遠,看得更深。

另兩本小說,《浮水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讓我們遇見或重逢昨日台灣,是舊情綿綿,是往日情懷。類此作品,於散文,則當數剛出爐的《春花忘錄》這本絕好散文。大稻埕的氣味、聲音與庶民風情,獨居老者的生活風貌與生涯印記,都在別具風格的文筆中展現。

而詹宏志《一百年的一千本書》,直接扣合著閱讀而來,是個人來歷的交代,是台灣出版的縮影,與編輯發想的腦力激盪展示。

也選了《小火山群》、《向光植物》,兩本燃燒過的青春。少女情懷總是詩,懷有詩的情懷便是永遠的少男少女,像鯨向海便在青春期無限延長中成為詩壇異數,詩集《A夢》以諧音或斷句或字詞聯想產生歧義性,閱讀動感十足。

在我的傳奇書單裡,我選《唐詩三百首》,我的文字啟蒙書,以及《小王子》,我心目中最迷人的一本書。

《原鄉人》、《亞細亞的孤兒》、《濱海茅屋札記》則選自專欄引介過的書籍。我談過的書,日積月累,算來不少,但現在刻意挑選台灣文學作品,因為它們向來寂寞,總要有人嚷嚷推介一下,聲音儘管微弱,還是得發個音。

《前夜》也是年紀很老的小說。日治末期台灣仕紳階層、日本官員、市井小民的互動情況,當代生活的面貌,都在小說裡栩栩如繪。

另推介兩本比較有學問與知識的書。《學校不敢教的小說》是台灣文學的切片,同時捕捉到部分政經層面變遷的軌跡,《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是台灣社會底層的聲音,也反映若干民眾習慣、觀念的演變。

林之晨

2016/8
當月店長──林之晨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 / ​TiEA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林之晨於 2010 年創立 AppWorks Accelerator,至今累計輔導超過 270 個新創團隊,是亞洲最大創業加速器。AppWorks 同時管理兩檔創投基金共 6,100 萬美元,是東南亞最活躍的網路創投之一。他從 1999 年開始投入網路產業,曾先後在台北與紐約參與哈酷網、碩網、Sosauce、Muse Games 等四家網路公司的創辦,也曾短暫在 All Asia Partners 與 HSS Ventures 兩家創投公司歷練。他 10 歲開始寫程式、組電腦,大學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工系,於 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取得 MBA。他定期在 MR JAMIE 網誌發表文章,提供啟發給全球三百萬讀者。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各位 Readmoo 的讀者,很高興能夠客串 8 月份店長。這次選的十本書,全部都是近幾年我最喜歡的商管書籍。主要分成兩個種類,《鋼鐵人馬斯克》、《什麼才是最難的事》、《什麼都能賣》與《Google模式》屬於傳記類,《從0到1》、《競合策略》、《快思慢想》、《鉤癮效應》、《工作大解放》與《對手偷不走的優勢》則是觀念類。

《鋼鐵人馬斯克》是傳奇矽谷創業家、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的人生故事,作者在 Musk 堅決反對下,冒著被他告上法院的風險,訪問了數百位 Elon 友人,最後終於讓 Musk 同意合作,完整拼湊出 Elon 的人生境遇,讓我們看清楚一位改變人類社會的狂野創業家,如何成為今日的他。《什麼才是最難的事》是今日矽谷 A 咖創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共同創辦人 Ben Horowitz,從他的角度寫與合夥人 Marc Andreessen 從認識到一起創業,一路經歷各種你無法想像的突發狀況,最後成功把公司賣給 HP 的整個經過,也交代了他們為何決定創辦一家創投的緣起,非常精采。《什麼都能賣》與《Google模式》則是 Amazon 與 Google 兩家 Internet 巨人的故事,能幫助你深入這兩家價值數千億美金公司的成功背後,到底有什麼秘密。

《從0到1》是 Elon Musk 的 PayPal 共同創辦人、Facebook 第一個外部投資人 Peter Thiel 的暢銷書,擅長逆向思考的 Thiel,在本書中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幫你打破許多常見的迷思。《競合策略》是我在 NYU Stern 的恩師,有當代賽局大師之稱的 Adam M. Brandenburger 的大作,講的事生態系時代,領導人必須要精通的「競爭又合作」王道哲學。《快思慢想》的英文版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一本書,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使用手冊,告訴你這個人類最核心的器官,有什麼優點與缺陷,幫助你把它運用得更好。《鉤癮效應》講的是口碑效應的形成,在社群媒體時代,幫助你更有效獲得「贏來的媒體」。《工作大解放》與《對手偷不走的優勢》講的則是 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管理、領導與組織應該有的新想法。

這十本書在過去六年創辦 AppWorks 的日子中,對我有深遠的影響,真心的推薦給你們,希望你們也能從中找到許多改變一生的大啟發。

AppWorks 創始合夥人 林之晨

黑潔明

2016/7
當月店長──黑潔明

黑潔明,專職米蟲,在學時學的是商科,不曾想過能靠文字工作養活自己,試過許多不同的工作之後,赫然發現原來寫小說才是我的最愛。

我愛寫小說也愛看小說,認為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扇門,門後都有一個世界,當人們打開封面,就像是開了一扇門,讓人能夠進入那個世界,短暫脫離現實,也許緊張一下,也許放鬆一下,過一過別人的日子,然後從中得到力量,再回到現實中面對眼前的生活。

我相信「愛就是力量」,只要有愛,看待人事物就會有所不同,不管是人生還是世界,都會從此不一樣。

因為如此,我選擇了這個會讓我寫得開心快樂,也讓讀者讀得快樂開心的文類,沒想到一寫這麼多年,真是讓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我是黑潔明,書寫小說十八年,希望能健健康康的寫到八十歲。(笑)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為了要選書,我很認真的花了許多時間來挑選書籍。

我是一個作者,也是一個讀者,身為一個作者,我需要思考很多,但身為一個讀者時,我其實很單純,是一個雜食性的讀者。

簡而言之,我看的書很雜,基本上什麼都看,但最主要最喜歡的,還是小說和漫畫,各式各樣的娛樂性小說和漫畫,畢竟人生真的很需要娛樂啊。(笑)

因此在挑選書籍時,我決定以娛樂性的小說和漫畫為主。
會選于晴的《四國》系列,是因為我認為這套系列架構龐大,雖然是架空,卻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物,帶領讀者從一個立體的方式,去瞭解那塊大陸上所發生的歷史與人事物,在閱讀的同時,除了愛恨情仇,或許還能從中得到一些領悟,是一套非常經典的小說。

典心的《大風堂》系列則帶來許多爆笑時刻,笑裡藏刀的千金小姐,我也是千百個不願意才當淫賊的倒霉淫賊,騎著大象在京城衝撞的異族公主,從小被當成女生的蓮花妹妹……等等,各種不同好笑有趣的角色,讓人可以很輕鬆的開心閱讀。

《不幹了,我開除了黑心公司!》,則是因為剛好是七八月畢業季,認真想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和求職者,本書文字淺白、入口容易,劇情架構雖然簡單,但題材發人深省,是一個可以放輕鬆去看的小說。

小山宙哉的《宇宙兄弟》是我近十年內看過最勵志好看的宇宙科幻漫畫,之前日本也曾改拍成電影,但真心認為漫畫原著好看許多。六太和日日人這對兄弟之間的相處,以及對夢想的態度,都讓人十分讚賞。

至於《昨日的美食》,其實我平常對BL漫畫沒什麼興趣,但吉永史老師的《昨日的美食》與其說是同性漫畫,不如說是家庭日常美食漫畫。(笑)所以,這其實就是一個中年律師兼家庭主夫每天想著回家要做什麼菜?該怎麼做才會省錢便宜又好吃?以及同性婚姻之間的日常,看起來非常的輕鬆有趣。

尤‧奈斯博是一位挪威作者,他是近年一位讓我相當佩服的推理作者,這本《獵頭遊戲》雖然簡短,但讓人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中間完全停不下來,超級想知道主角後來到底發生什麼事,其中過程精采緊張刺激,故事節奏快速不拖泥帶水,所以忍不住一口氣就要看完,據說這本書也有拍成電影,我很想知道中間茅廁那場戲是否也有如實拍出來。(笑)

另外,畫《昨日的美食》的漫畫家吉永史,她畫的另一套漫畫《大奧》也非常精采好看,奇幻小說希望有喬治馬丁大爺的《冰與火之歌》,推理小說我目前很期待能有阿嘉莎‧克莉絲蒂,恐怖小說則愛史蒂芬‧金,武俠小說希望能有古龍、金庸、溫瑞安,資料書希望能增添《天工開物》。

小說和漫畫在我的人生中佔了很大一部分,當然也影響了我對人事物的看法,大部分的時候,我喜歡正向樂觀的書籍,人生就是要開開心心的笑著過啊,就算踩到狗屎、摔跌在地,哭一哭拍拍灰塵站起來還是要走下去啦,所以這些開心的小說漫畫確實也紮實的給了我力量。

但我猜不管什麼樣的人都有其黑暗面,或許那就是為何我最後會挑選《獵頭遊戲》的原因,黑暗面都從這個管道吐出來啦。(笑)

實體書和電子書各有其優缺點,實體書體積龐大但漂亮、容易閱讀,電子書可以隨身攜帶,查詢容易。這兩種書籍形式是可以並行存在的,我認為人們可以取其優缺點去進行取捨,畢竟到頭來,科技是被創造出來讓人所利用的啊。(笑)

丁允恭

2016/6
當月店長──陳國偉

陳國偉,現為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台灣現當代文學、大眾文學、推理小說、流行文化,多方面進行相關論述。致力開拓台灣推理小說與大眾文學的研究,主持多個跨國研究與出版計畫,並應邀參與「松本清張在東亞的接受」國際共同研究獲日本「松本清張研究獎勵事業」。著有《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聯合文學出版,科技部人文專書出版獎助)、《類型風景:戰後台灣大眾文學》(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五南出版,國立編譯館獎助)。

近年持續擔任日本《本格Mystery World》年刊特約撰述,曾任台灣獨步文化出版之《謎詭:日本推理情報誌》編輯顧問,《聯合文學》雜誌「推理入門」、「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等專輯導論撰述,博客來「推理藏書閣‧達人嚴選」選書委員(2007~2016.04)。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如果世界必須在今天開始重建,文學能給予我們什麼?

「在這個時代,文學究竟還有什麼用?」

身為一個在教育現場教授文學的人,我常常碰到類似的疑問,尤其是來自於年輕的學生。

這些問題,伴隨著對於現實焦慮的語氣,但同時在他們的眼神中,也很難看到對於未來的想像藍圖。

雖然進入新的21世紀還不到四分之一的時間,但我們其實已然活在一個太過疲憊的時代,上個世紀過於樂觀的進步主義,在這個世紀向我們索討代價,致使所有的步伐都何其沈重。我們驚覺原來過去信賴的各種由現代性高度支撐的體系,其實都脆弱不已。我們以為由法律、警務系統所高度宰制的社會,將可以規訓所有的人心異變與犯罪慾望,其實內裡充滿各種漏洞,以及道德上的悖論,個人在其中已經尋不著自己的位置與價值。

但在此同時,我們卻又屢屢被要求要聆聽社會、回應社會,面對被化約成各種數字與框架的現實,被推擠著站到光源底下,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答案,將自己偽裝成一個有著現代教養的人。

事實上,在我們跟世界之間,存在著各種工具理性無法詮釋的巨大空隙,那是各種艱深的理論所發展出來的解釋,都不一定能到達的地方。更不要說是網路媒介裡連緜紛至、本質可能相互衝突的資訊流,都難以勾勒或填滿的存有。

然而,那卻是閱讀之所以存在,文學之所以誕生的地方。

文學以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積累下來的獨特驅力,開展它對於萬事萬物的想像,不論是詩意的、抒情的、空想的、還是言說的。它試圖捕捉當下現實的形狀、配置、以及運作邏輯,提出它自身的觀察,並蠡測未來的取徑。它陪伴著我們每一個獨立的在世存有,去面對生命中的各種七情六苦,寂靜與極境。對文學來說,沒有單一的價值,不論你是怎樣不一樣的煙火,它都會試圖為你表述出,專屬於你的聲音。

就算這個時代全部歸零,文學仍然會以它的想像力,陪伴著我們將世界予以重建。

你能想像嗎?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當我們所依靠的電力世界為之崩塌,所有科技的支援都已消失,文明面臨刻不容緩的危機,那麼你期待文學可以給予我們什麼,好讓這個世界能夠重新全面啟動?

還記得就在上個華麗的世紀末,小說家認為,如果男人以理論跟制度來建立世界為之崩塌,那女人將以嗅覺與視覺的記憶予以重建。

作為一個閱讀的雜食者,文學的絕對信徒,出入經典與大眾之間,我認為答案無所不在。

2016年6月的今天,這是我的書單,在這些文字中擁有著無限的可能,對於文明、對於歷史、對於生命、對於記憶、對於性別、對於權力、對於城市、對於故鄉、對於日常、對於家庭、對於傳統、對於人性、對於善惡、對於存有、對於死亡。

而我的城邦,我的國,我的世界,都將能以之予以重建。

丁允恭

2016/5
當月店長──丁允恭

丁允恭,寫作兼事文學創作與公共評論,並長期於社運與政治部門服務。曾獲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及入選年度小說選。著有短篇小說集《擺》(聯合文學),主編《島國關鍵字》(左岸文化),現擔任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局長。

除了以高強度低pH值的媒體專欄介入社會而被人所知以外,這些年頭主要在做的事,從參與地方民間影展的策展、重新發行城市刊物,到親手撰寫腳本透過影像摸索城市發展命題等等,都放在為所居城市高雄創造故事並向他人述說上面。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對於那些以讀書為職業的朋友,老實說,是無限羨慕與欽佩的,這裡面存在一些決心與覺悟,而只有在出版單位邀請推薦書籍的時候,我才有動機逼迫自己好好看完一些好書,或是回頭仔細想想過去曾經讀過的那些。

就在不久之前,因為有人找我寫卡爾維諾,我才想起了青年時代讀過的「看不見的城市」,並且想起它與我現在關心事物的緊密關係。

每個在虛擬幻想裡面的城市,其實都是具體的、現存的城市敘事裡面,提取而成的抽象形態。換一個面來講,卡爾維諾是在寫城市卻又不是,城市對他而言是一種方法,作為故事的載體、概念的投影幕,或是故事與概念本身的結晶物質。這也是因為城市本身就是這樣有機的東西。

城居生活本來就常常使人繁忙,只不過就大多數人而言,城市是忙碌勞動的舞台,而對我而言,它就是勞動的本身,或者說框架一切的主題。我的事業,就是參與著城市故事的述說、城市聲音的收集,以及城市自我想像的捏塑。於是我決定,要用「城市與書」作為我選書的主題。

而我更特別要向各位引介我所居在的城市——高雄。

我們暫時忘掉書作為書,而把它當作一個不見得精準的統計效標來看待,會得到具有嘲諷意味的結果,雖然這樣做對書與作者們好像少了一點敬意:

在readmoo用關鍵字搜尋,「高雄」跑出了13筆,而「台北」則有42筆、「台南」有22筆;這有一個極好的類比,就是搜尋「大阪」得到2筆,而「東京」與「京都」則分別是21筆與9筆。

在其他的網路書店做類似的搜索,高雄與台北之間更達到了一個位數的差異,雖然倉儲多少每日有所動態,但這個量級關係大致不會改變。只是因為是不老不新的第二大城,所以以高雄為名的書籍就少掉了那麼多呢。

書寫城市是一種凝視,關於人口與流行病彙聚之處,關於交通軸線之輻輳,關於夜間娛樂之所在;而不被書寫,則像是被移開了目光,努力盛開的美好都即將要被錯過。所以,城市也記述著不平衡,體系裡面結構的傾斜,關於我們整個社群裡面,被忽視的那些價值與事物。

光是基於這樣的理由,似乎就該為大家多介紹一點關於高雄的書。

書的閱讀者以及消費者,他找書要填補的是個體的空虛;然而被出版單位找來的推薦者,往往卻只能指向(自己想像的)群體的匱乏,或是基於自己所關注的事物,替大家找出值得多認識一些的東西。但願我的推薦距離這個目標沒有太遠。

白映俞、劉育志

2016/4
當月店長──白映俞、劉育志

一對外科醫師夫妻,從前一起開刀,現在一起創作,長期經營《外科失樂園》與《漫畫健康網》,書寫醫療、歷史、心理相關的科普散文,文章發表在《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蘋果日報》及《皇冠雜誌》,目前已出版十餘本著作。

看生、看死、看見自己

看生、看死、看見自己──

文/ 白映俞、劉育志

這是個資訊爆炸、人工智慧突飛猛進的年代。身處其中的我們,多少會感到徬徨。藉著閱讀,爬梳古往今來的智慧結晶,我們可以試著解答自己對於世界、對於生命的疑惑。

性,是生命的開端。閱讀《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2》,我們會發現人類對於性的執著及努力簡直不可思議到值得致上最高敬意。

死,是生命的終點。閱讀《難道他非死不可》、《死亡有百萬張臉》,我們著迷於人類與死神拼鬥的精采故事。

閱讀《誰說人是理性的》、《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等關於大腦的書後,我們會發現,人類大腦還真不可靠,既不理性,又不誠實,還會被潛意識掌控,做出我們自己都難以相信的行為。

閱讀《罪行》,我們進一步窺見人性的複雜,也了解正義與罪行的邊界其實模糊不清。

閱讀,帶領我們體驗從生到死的旅程,也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更真實、豐富的人間。無論工作再忙、生活再累,我們都要在睡前牽著彼此的手,繼續閱讀。

鄭國威

2016/3
當月店長──鄭國威

泛科知識共同創辦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內容中心主任,同時擔任台灣最大的科普網站《PanSci泛科學》、科技創業圈台灣入口《PunNode 科技新創榜》、行動廣告與App資訊網《最棒App》、台灣最有深度娛樂產業資訊網《娛樂重擊》、台灣公益資訊第一站《NPOst 公益交流站》、全球最大公民新聞社群《全球之聲》中文版發起人與總編輯。

給讀者的一段話

給讀者的一段話──

這實在有點諷刺,經過幾百年,此刻我們又得重新強調讀書這件事的好處,不是因為獲得書的資本很高或讀書的技能很難,這兩個大障礙已經不再是挑戰,而是因為出現了更多能「高速真空吸引」我們有限注意力的內容型態跟體驗。而包括比爾蓋茲、馬克左克伯,還有我在內的人,都認為閱讀一本書還是最好,或起碼是比較好的高品質高密度資訊吸收方式。(至於為何我跟這兩個人排在一起......就別計較了)

這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看很多好書,也掛名推薦不少書。許多是我在做這份工作之前不會看的,而截至目前,從來沒有覺得哪本書不帶給我收穫的,真的很感謝這些書的作者、編輯、出版社、跟每一位讓書繼續存在的相關人士。我這次挑的書單,大多來自於 PanSci 泛科學跟 PunNode 科技創業榜的選書,集中在科普跟科技產業類。我希望這是一份觀照自己、鑑往知來的書單,我特別在乎書中揭示的未來,因為我總覺得在台灣,起碼在我真正開始認識台灣的這十多年來,我們很少認真討論未來,也造成了如今的停滯。

讀書除了可以增長知識,更可以向作者學到如何將知識處理成好讀易懂有傳播力道的文字(或其他形態),我認為這是知識份子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我希望各位 readmoo 讀者也能抱持著「分享知識」的熱情來閱讀,讀完好書,就要分享好書。「推薦別人自己讀過的書」是一種令人上癮的迷人特權,也肯定比談天氣更適合作為破冰跟聊天話題。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是整天泡在圖書館跟書店的書宅。如今工作雖然忙碌,但也因為工作能夠繼續閱讀,不得不說很感激。然而閱讀的習慣還是大大地改變了,能夠專心閱讀的時間窗口一開一關,配合著臉書上的新動態而破碎。雖然不是很滿意,我並不認為這樣很糟糕,反過來想,如果能夠設計更好的閱讀介面體驗,配合這種時間碎片化的生活,或許是閱讀的新出路。

人渣文本

2016/2
當月店長──周偉航

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專長為倫理學、價值學、流行文化、宗教現象等等,目前任教於輔仁大學與國防大學,同時擁有UDN、蘋果日報、商業周刊、 ETTODAY、壹週刊、東網等六個定期網路時論專欄。

給讀者的一段話

給讀者的一段話──

該怎麼挑選推薦書單呢?我考慮了好一陣子,最後決定以「對於不特定的讀者來說,我與其他推薦者最大的差異是什麼?」這個問題來做為我挑選書單的價值標準。

我有兩個工作。第一個工作是時論專欄寫作,主要探討政治現象;第二個工作是在大學教書,主授是哲學。看來有點分裂,但兩者都同是在挖掘關於人性的點點滴滴。

不論是對於政治現象或哲學議題,我總反覆強調「人」的關鍵意義。「概念」固然重要,但一個個的「活人」更加有趣,也更能解釋變化的原因。我們總該探究人們如何行動,如何為善為惡,如何取得價值與樂趣,如何建構公共領域,如何涉入政治,如何反對世界,如何拆解世界,如何找到自己的終極關懷。

所有人都可能在自己的一生中「經歷」了這個過程,但絕少有人真切「體認」到這個過程。在哲學中,我們希望透過「反思」來促進人們對這過程的理解,而我認為「閱讀」也可有類似的效果。不論是學術專書、小說、記實散文,只要觀看,就有機會進行一場關於人性的巡遊。

我最後決選的書單,是從人類學出發,再進入倫理學、文學,而後是停留在政治與社會科學的領域。先從「知識」出發,再觸碰個人價值的「情感」部份,最後涉及公共領域的「意志」衝撞。但你不一定需要按照這脈絡來閱讀,其整體是個知情意的循環,每本書都是絕佳的切入點。

當然,這每份書單中的每本書談的都不是什麼絕對真理,那只不過是一派說法。你可能會對作者的主張不滿意,或許會越讀越懷疑,但這才正常,這才是我在選編書單時的主要考量。

我認為閱讀活動本身並不是為了信服,而是為了挑戰自我現有的價值觀。沒必要花太多時間接觸和你想法同步的東西,你該多去觸碰那些挑戰腦中常識的內容,才可能「撞」出獨屬於自己的成果。

因為閱讀是我工作內容的一部份,也讓我的閱讀量多出旁人數倍,而且往往不是我想讀的東西。這不但能幫我拓增知識內容的廣度,也能讓我改善自身的思維結構。

透過這種「不想讀而讀」,我察覺現有的知識結構與處理知識的方法,正高速演化、改變。這很可能是因為數位時代的影響,紙本帝國開始崩解,而形態各異的數位內容不斷刺激我們的感官與大腦,造成我們的偏好也隨之改變。

唯有不斷閱讀,才能追上這種知識「變形」的速度。我認為在將來,數位出版將不只是紙本出版的副產品,而是網路原生的產品,而且因為免除了實體生產的固定成本,將遠比紙本產品更有競爭力。

但那會是什麼?

我不知道。即便是我從事網路時論專欄寫作,但這個領域的內容與形式變異速度,以「季」來評估都嫌太慢,因此我也很難預測接下來的數位閱讀會以什麼形式呈現。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需求端的讀者才能回答。

像是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你顯然是以數位閱讀的方式接觸這篇文章,但這不見得最能符合你心中真正的欲望。你最想要什麼形式的內容?可以躺在床上看又不傷眼的?能夠在搭車的過程中穩定的呈現?還是隨時可以轉變成為聲音的文字?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不妨就從現有的數位閱讀開始,試著找出方向吧。

簡嫚書

2016/1
當月店長──簡嫚書

簡嫚書,不只演員、導演或耀眼明星,僅是對生活充滿期待的女孩,知道人生並不全然正面,也不可能永遠快樂,只能設法在每一必須投入自己的當下,感到自信,才能找到小小的真正的自由。

2010年以戲劇《那年,雨不停國》入圍第45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2015年以電影《菜鳥》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給讀者的一段話

給讀者的一段話──

閱讀,讓我成為一個魔法師。在閱讀時,我擁有了完全屬於自己與書中人事物的空間和時光。我覺得自己像個魔法師,我可以控制角色們人生歲月流逝的速度,可快可慢,可靜可動。

書的類別很多,有的很實用,例如工具書、語言學習書、百科全書等等。而有些書則需要慢慢地與之培養感情,才能全然置身其中,感受枝節韻味。例如這次選的《浮生》、《地方回憶錄》、《那些乘客教我的事》等,都有類似的效果。

有些書光看到書名,就讓人躍躍欲試、期待馬上翻閱。通常是比較「實用」的工具書,例如《繼續美味──剩菜也能做出好料理》、《好媽媽的手工麵包:愛與健康的100種幸福滋味》這類書籍。由於自己對料理非常有興趣,外出旅遊的時候也熱愛收集各種食材、調味料,它們都可以透過好書的引介,讓自己從料理或品嘗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有趣的經驗。我也挑了一些不太一般的食譜,如《味感戀人》透過精緻的插畫,以料理為隱喻,象徵各種類型的情人。或《灣岸餐桌》這種捕捉作者對於食物、烹飪及生活細節的書。它們兼俱食譜的外表,既能引導讀者做出美味的料理,也透過細膩的筆觸將作者內在的情感放大,感染每一位讀者。

其實我平常的閱讀習慣很隨興,可以同時讀很多本書,也不見得會讀完一本再換一本,因為閱讀真的是一件既療癒又自由的事。比起「讀完」一本書,我覺得按照自己的節奏、保有熱情並找到持續閱讀的方法,或許更為重要。

平凡 & 淑芬

2015/12
當月店長──平凡 & 淑芬

知名插畫家,藝術界最著名的雙人組合之一,無論在華文市場或日本均有高知名度。平凡以俊逸出塵的男性角色見長。陳淑芬則擅長娟秀柔美、宜古宜今的女性塑造。兩人一剛一柔,相輔相成,作品帶給愛好者無限的視覺享受。

平凡曾任職廣告公司及皇冠、時報等出版社。其作品橫跨純美術、插畫、平面設計、書籍出版、以及電玩遊戲、人物造型等。喜好電腦、電影及日本,擅於影像平面處理與色彩的運用,被譽爲「光與影的魔術師」,日本人更稱其爲「亞洲插畫巨匠」。

從小喜好塗塗抹抹的陳淑芬,因為興趣之故,放棄了原先的工作,轉往插畫界發展,成為專職的插畫家。喜好收集資料及日本。陳淑芬的畫風娟秀且清純唯美、也熱衷於對各種風格的嚐試。日本人稱讚她爲「亞洲插畫天后」。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不管在什麼時候,主題總是很重要的。一部沒有主題的戲劇很難讓人有激情來觀看,一個沒有主題的畫展,觀看起來很容易就遺忘在腦後。我想就以自己看過的書訂個主題來開書單,有了主題,也方便讓大家可以更自由的增添刪減出更符合自己的書單。

活到現在人生過了至少將近一半,我總覺得人生就是一個完整套票的旅遊,旅遊中有平淡的、也有精彩的風景,運氣好的跑完了全程,更好的跑到一半進到了豪華團。至於那種原來就在豪華團的,少了升級的快感,幸福指數應該是不太有起伏才是。既然是我選書,那就開個可以在腦子裡出發的超豪華旅遊團吧,即便不是富二代,這樣的代價應該也是大家都可以負擔的。

在選書的過程,發現符合題目的書其實還真不少,可惜其中很多是我還沒看過的。有的書則是還沒在Readmoo出現,例如「美國眾神」這部書就很適合這個題目,不只書裡的故事是在旅遊,故事裡的眾神們從歐洲跑到了美國,作者本人也是邊寫書邊旅遊,有什麼比這個更愉快的呢?

選中的書單裡包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有工具型、有小說、有漫畫,準備好一起去旅遊了嗎?在各種腦洞大開的書本裡,邊喝著喜歡的飲料準備出發吧。

李金蓮

2015/11
當月店長──李金蓮

獨立文字工作者。前《中國時報》開卷周報主編至2012退休,第卅七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得主。 在擔任《中國時報》開卷周報主編前,短暫的寫過小說,曾獲時報文學獎、出版短篇小說集《山音》。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主編任內,舉辦「開卷好書獎」,將之推廣到全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並舉辦「書本去旅行」等閱讀活動;拍攝作家BV,尤為國內首創。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像散步一般的走逛路徑

我在實體書店,早已養成固定的走逛路徑。我會先逛文學新書的平台,瀏覽新品,尤注意翻譯小說,看是否有重要作家的作品引進台灣。再逛人文社會,這一區常有引人的議題,但我會猶豫,有些題材即刻撞擊心靈,但必須按耐一下,評量自己的能力興趣與時間。科普書是我年過中年後突然發生興趣的類型,自然科學類的新書平台,自是不會錯過。再來是生活風格區,這裡常有些趣味橫溢的小品,讀來調劑身心、亦增長見識。逛完這幾個新書平台,我就開始閒閒散步,眼睛所及,總還有意外吸引我的書。

那麼,逛進Readmoo,也按照老慣例,這麼走走逛逛吧。

我在文學小說書區一片奇幻盜墓魔怪的輕小說中,找到陳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轉到社會科學區,被《過勞之島》震懾住,這島指得是台灣,過勞指得是你我。這一區,關於中國的書多到淹腳目,多是八卦習近平,或預言中國興盛或衰敝之類。我在兩本關於印尼的書中,挑了《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以及《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平壤冷麵:一位法國記者暗訪北韓的見聞紀實》,歷史與地理兼顧。到了自然科學書區,選了得獎紀錄顯赫的《夢的科學》,《台灣精神醫學的開拓者:葉英堃傳記》,傳主是台灣精神醫學教父級醫師,有份量,作者吳佳璇醫師,可信賴,該買。夠了,科普書讀起來很需要耐性。啊,哲學書區的《像山一樣思考》,久仰了,不可錯過。生活風格區,則選了《民國吃家》,這是放在客廳茶几下隨手讀的小品。逛完各個書區,開始閒閒走逛,逛到作家專區,發現平路與夏曼˙藍波安。因為工作之故,最近搜尋兩位作家的資料,很觸動我閱讀的慾望,就追隨作家的足跡吧。決定重讀平路的《婆娑之島》和未讀過的《東方之東》;再來一本夏曼的《天空的眼睛》。夏曼筆下的邊緣人太令人憂傷,讀完該以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的《知更鳥的賭注》,平衡身心,消遣一下。

好了,我該去結帳了。從實體書店回家,總是提著一大袋書,進門迫不及待一本一本翻讀賞玩。但這會兒,書變成了電腦和手機上的一串串字碼,喔,這是閱讀的新時代。

張瑋軒,柯采岑
張瑋軒,柯采岑

2015/10
當月店長──張瑋軒、柯采岑

張瑋軒 Shuan:

女人迷共同創辦人+ CEO。相信文字的力量,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起點,對於身為女人感到驕傲又幸福,永遠願意挺身而出。

柯采岑 Audrey Ko:

女人迷主編,剛好擦到邊的90後,誤闖新媒體叢林但不當小白兔。覺得文字可以傷人也能愛人,每一次下筆,都是不能掉以輕心的重量,而當文字工作者是一件必須戒慎恐懼又絕對幸福的事。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女人會寫字,也有她字的模樣,是在陽剛脈絡外切分另一套書寫體系,多元一如花朵之齊放盛開。以寫字作為某種相約的行動代號,邀請眾生為自己的故事發聲。我們以女人迷和臉紅紅的創業脈絡選書,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文字深具重量,我們始終相信文字是極好的自我表述方式,想起這些書時,你的情慾自由了,你的身體輕盈了,你願意提筆寫字了,這些書,那就是了。

楊佳嫻

2015/09
當月店長──楊佳嫻

台大中文所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偏心地圖

學生時代讀到胡適開出的「最低限度國學書目」(1923),不是自慚「怎麼都沒讀過」,而是翻白眼曰:「靠背這些是什麼書啊!」

胡適進行的就是一個開書單的動作。但是,他的主題很明確,而該主題範圍又極廣,每本書你都不能說不該列在裡頭,可是大概有五成以上又還真的不知道那是什麼。不見得是當代的人不用功,而是學術訓練與知識地貌已經有了大幅變動。不過,也因為如此,列「書單」對我來說是個可怕差事,總讓我想到必須化簡為繁地在有限數量中呈現某種言之成理的架構,雙子座頭腦又往往以漿糊製成(推到星座身上好像不太負責任),思緒亂跳才是我的本性啊!

因此,各位現在看到的書單,顯然沒有某種清晰截絕的思路。比較像是一個遊蕩者,在一定範圍內信足而去,沿途標記以後連起來的路線圖。全憑直覺,然而直覺也與偏心有關。遊蕩時看到九重葛像是噴血一樣地竄到三層樓高,看到陰影、小縫隙特別多的巷子,看到一點點貓尾巴消失在車底盤下,就忍不住要往那個方向轉彎;有些主題,有些書,有些人,特別能勾起近乎溫存的親密感,或使我閱讀時心中升起友愛。

從這十五本書裡,可以看到幾個偏心元素:香港文學(董啟章《地圖集》、陳智德《地文誌》、也斯編《大拇指小說選》)、女性小說家(平路《婆娑之島》、袁瓊瓊《自己的天空》、章詒和《鄒氏女》)、抒情散文( 蘇偉貞《租書店的女兒》、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楊佳嫻《瑪德蓮》)、現代詩(羅智成《諸子之書》、鯨向海《A夢》),以及另外放在這裡頭有點孤絕但是我看到就想選的四本(陳夏民《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朱宥勳《學校不敢教的小說》、郭箏《好個翹課天》、藤原新也《總覺得波斯菊的影子裡藏了誰》)。

譚光磊

2015/08
當月店長──譚光磊

譚光磊,網名「灰鷹」(Grayhawk),大學時期便開始在網路上發表奇幻文學評論和介紹文章,曾翻譯《冰與火之歌》。2004 年開始從事圖書版權代理,引進《追風箏的孩子》、《風之影》、《自由》、《羊毛記》、《別相信任何人》、《迷霧之子》、《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等話題暢銷書。2008 年創辦光磊國際版權公司,持續將歐美各國好書引進兩岸中文市場。2009 年起代理華文作家的國際版權,已成功將吳明益、麥家、張翎、遲子建、顏歌、陳楸帆、陳浩基等作家的書賣到歐美市場。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大部頭的暢快閱讀 + 歷史的隱密縫隙

炎炎夏日,每天頂著大太陽出門,心裡想的都是逃離,逃離悶熱的城市,隱遁到某個人煙稀少的山間或海邊,然後啥也不做,專心看書。何以解憂?唯有厚書。放下工作,切斷網路,躲起來看書,差不多就是我最理想的生活。

這幾年特別吸引我的題材,是「隱密的歷史」。可能是罕為人知的史實,例如《最後的帝國軍人》講述的蔣介石與白團故事。可能是用深入淺出的筆法,全景展現某個我們自以為熟悉、其實理解很少的題材,例如《人類大歷史》和《南海》。當然,作為狂熱的小說讀者,最能讓我興奮的就是從真實的歷史出發,跟隨小說家的想像力,探索無限的可能:《異鄉人》的古今穿越傳奇、《山之魔》的山難與超自然魔力、《單車失竊記》隱匿的鐵馬工業史和緬甸叢林故事。

這樣的題材,當然要寫得厚重,讀起來才過癮。可是外出旅行,帶厚書總是不太方便,幸好電子書的出現,讓大部頭的閱讀頓時輕盈了起來。

冬陽

2015/07
當月店長──冬陽

閱讀雜食者,當年因過度熱愛推理小說,捨棄理工背景而踏入出版圈。曾任臉譜出版主編、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讀癮出版副總編輯,現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常以推理評論人身分撰寫導讀、評論與推薦。

店長的話

店長的話──

過去擔任推理小說編輯時,總有讀者問我:「推理」有個「理」字,是不是要很聰明、腦袋很清楚的人才讀得懂?男性讀者一定比女性多對不對?

在我的求學及成長過程中,「理科」與「文科」似乎永遠是油水互斥的兩個類型,如同「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般,劃定一個人被期待該有怎樣的選擇、作為與難以改變的對立缺陷。

若真是如此,那麼,就藉由「給理科人的人文與文學書」與「給文科人的科普與文學書」找回平衡吧。

選取的這十二本書另有一特色,那就是「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是一個說故事的時代,全球知名大品牌要為產品說個深具傳播效果的故事,小人物也可以有讓自己成名十五分鐘的故事,他們的共同特徵是,群眾總會暗自在內心喊道:「原來如此,那麼接下來呢?我好想知道更多!」

想知道更多?給自己一筆3000元的預算,就從這十二本書下手囉。

莊靜君

2015/06
本月店長—-莊靜君

愛米粒出版社總編輯。有豐富的國際版權經驗,亦曾參加耶路撒冷、瓜達拉哈拉、巴黎、布達佩斯、雪梨、奧克蘭、首爾等地的國際版權參訪活動。擅長文學類書籍選書及授權。

因為跟高木直子一起去跑了法國紅酒馬拉松,就愛上了跑步,一下子跑了十幾場半馬和五場全馬。因為聽說玉山很美,就傻傻地跟著領隊登上了頂峰看日出。凡事總是憑著熱情和毅力,不斷地努力往前邁進。就像二十五歲踏入了出版,就未放棄過,一直一直跟著出版的N世代變遷往前走了。

即將在大田出版第一本書《不斷奔跑的編輯病》。

店長的話

店長的話──

我是個標準的小說讀者。

又一次,像是小時候去過的無數次書展一樣,我把手邊的現金一口氣全部花完,連回家的車錢也沒留,只好扛著一堆書,慢慢地從台北市中心走回位於中和的家。而這次不同的是,我花光三千元的買書錢,得到了沒有重量,卻貨真價實的十三本書。

我是個出版自己喜歡的書的出版人,幸運的是,我喜歡的書不太小眾。

跟我合作多年的國外出版人,書展時和我開會總是很輕鬆,因為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們也不必多費唇舌說太多不必要的故事。看看愛米粒出版社的書單就知道,唯一的脈絡就是只出版我喜歡,也相信讀者會喜歡的書。我最常聽到的評語是:「愛米粒出版的書很好看。」當然,我也是個很實際的出版人。書不只是要好看,更要好賣。

我喜歡新人作家的作品、喜歡新的說故事方式。我不喜歡跟著潮流出書,但自己選的書一旦成為新的閱讀潮流,總是讓我很開心。

我喜歡可以一看再看的經典小說。不同年歲閱讀,都有不同層次的感想和啟發。在無數次整理、淘汰書櫃裡的上千本書的過程中,我只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會想重讀這本書嗎?」

對於電子書,我一向抱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我從Sony Reader最早的一代開始接觸電子書,至今換了幾種新的閱讀器。閱讀是絕對必要的,不管是用什麼形式。

作為一個純粹的讀者,或是專業的出版人,「選書」對我來說,都是最大的樂趣之一,因為選好書之後,就是享受閱讀的開始。

莊瑞琳

2015/05
當月店長──莊瑞琳

莊瑞琳,衛城出版總編輯。常做非文學類書籍,卻以文學與非文學雜食讀者自居。

給讀者的一段話

給讀者的一段話──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九日,深入基隆八尺門聚落的關曉榮,在札記上寫道:「知識的學習與累績,本是為了衝破人的盲目與愚昧。而智慧誕生於知識的整合與融會貫通。」因此這份由十一本書組成的書單,事實上又被收攏在三個領域,正是希望能讓書之間彼此補充、對話,並燃起讀者想要尋找下一本書的動力。

這份書單的三個領域,當然是充滿選書者的獨斷,擅自決定哪些主題具有重要性,但無疑的,環境與階級,都不獨是臺灣自己的重要問題,同時不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早因為這些議題而被捲進全球的脈絡之中,因此我們有何看法、有何理解甚至行動,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事情。

閱讀對我的意義,就像是不用花太多代價與金錢,就能活過許多不同的人生,我們在這些文字中移形換位,也因此更加瞭解所置身的社會、世界與時代。書籍對我而言,永遠是對重要問題更完整的書寫與論述,也使我們能觸碰到不同時空最傑出的感性與智力,並因此設定或大或小的座標,在虛空的人生中暫時不致迷失。

然而數位閱讀時代的來臨,假如真可以這樣稱之的話,似乎給一些人帶來焦慮,認為真正的閱讀將消失,但對我而言,那只是閱讀形式的變遷,事實上我認為,對我而言重要的書,可能是電書與紙書同時擁有的,它們在不同的時刻與環境,都能讓我繼續沉浸在閱讀當中。不過我更期待電子書的統整性與資料性,未來應該建立完整的注釋與名詞資料庫統合,把紙書做不到的許多注解,在電子的世界發生,對未來的書評者來說,這可能將是最便利的世界了。

張淑瓊

2015/04
當月店長──張淑瓊

張淑瓊,台北市人。大學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念兒童文學教育。1994 年底開始投入童書閱讀推廣活動。曾任誠品書店童書企劃,童書採購副理,道聲出版社童書主編,誠品書店兒童專區營運督導。現任親子天下童書主編。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如果有三千塊可以選書,那麼到底應該選看過的書,還是沒看過的書呢?我決定一半一半。是給自己的看的,還是建議別人可以看的呢?要純粹點,還是沒那麼純粹?我決定,摻半。

從1994年開始,處理過無數的書單,選書這件事算是容易也不容易。想過不管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身分,想選什麼就選什麼,轉念又想,還是管一下好了。書櫃裡的書翻過來看過去,決定回到閱讀的一種有趣的方法,來個雜食吧!

閱讀很像吃東西一樣,喜歡的,沒嚐過的,能有機會什麼都試一下,其實蠻好的。雜食亂食,有時無意中會發現美味。

每一位店長的推薦我都想看。用各種辦法在書堆中頭亂逛亂看,最後選了一份口味有點雜,刻意不統一的書單。請享用!

王文華

2015/03
當月店長──王文華

行銷方面,他在華爾街和東京工作五年,回台後曾任迪士尼電影公司行銷經理、MTV電視台董事總經理。

社群媒體方面,他創辦「Give and Take平台」, 媒合「有資源」的人,和「需要資源」的人。

為了增強組織和個人的商業能力,他進一步創辦「夢想學校」,教導世界一流企業的案例。

此外,王文華也喜歡寫作。著有《蛋白質女孩》、《創業教我的50件事》、《A+到A咖》等書。

與讀者共享好書,店長大方送!對三月店長選書有興趣嗎?
王文華要將他的精選書單免費送給大家,快到Give & Take領回家!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這份書單裡的書都是我自己已經讀過而且非常喜歡的書,其中有很多都啟發過我,希望可以推薦給讀者,尤其是企業裡的上班族。雖說如此,這份書單不見得侷限於只能幫助你的工作,應該說是涵蓋了多數人上班、下班的需求,畢竟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需要充實的是各方面的自己。

關於閱讀,我也想分享一些我的經驗,雖然日常事務繁雜,在電腦前工作的時間都比閱讀多很多,但我近期養成一個習慣,給我很大的幫助,也就是在白天繁忙的工作瑣事之後,用晚餐後、睡前的一點點時間閱讀,不管是讀電子書或紙本書都好,你會發現這樣的閱讀時間雖短,都能幫助自己進入沈靜的狀態,閱讀是一種心情的收斂水,不只讓你白天紛雜發散的心情沈澱下來,專心的閱讀後還有一個很棒的副作用——讓你的睡眠品質變得更好!

伊格言

2015/02
當月店長──伊格言

台北藝術大學講師。《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亦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肉體與靈魂我都愛◎伊格言

紙書會被完全取代嗎?我從不這麼認為。但讀者們終究無法習慣電子書(以及與之相應的螢幕閱讀──無論是彩色液晶螢幕或黑白電子紙)嗎?我也從不這麼認為。許多親近的朋友們依舊獨鍾於紙書;而在周遭朋友群中,我算是對電子書始終保持極大興趣的人。這時考古題就會來找我了:手上感受不到重量,聞不到紙香,不會覺得不習慣嗎?

多數時候我會解釋:我喜歡的是書的內容,而不是書的物質性媒介;換言之,我愛的是書的靈魂,不像你們成天迷戀書的肉體啦,嘻嘻。

這當然是開玩笑的。我當然也喜歡書的肉體。但或許我有些Geek精神(國中時候我對寫程式著迷過一陣子)?多數時候,我喜歡試用新軟體,而對我這樣的知識狂而言,多一種媒介來承載知識內容,是極具吸引力之事。畢竟各媒介有各媒介的優點。以我的小說《噬夢人》為例:長達27萬字的內容在紙本上是476頁,這重量當然對攜帶與閱讀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在電子書裡則無此問題;而《噬》書中最大的形式特色之一就是小說中的三十多則註解了──這註解或長或短,其長者可達數千字,為了閱讀方便,在紙本書上也特別採用隨頁註(而非腳註)的方式,以免書頁之間翻來覆去舟車勞頓之苦。但一般而言,在各種書本上,「腳註」(將註解集中在全書最後;或每章之最後)仍相當常見。在電子書裡,要在閱讀中隨時參照這樣的腳註是特別方便的,一鍵之間,後發先至,完全不用翻來翻去了。

而這僅僅只是電子書優勢之其一。我喜歡Readmoo,所以我常在Readmoo買書。我並不全然滿意它的閱讀介面,但坦白說,也已經設計得相當順手。加書籤、劃重點、做書摘、寫筆記,我在螢幕前就像在書桌前攤開一本紙書一樣忙得不亦樂乎。

肉體與靈魂我都愛。真心期待在Readmoo有愈來愈多的電子書可買可看。

傅月庵

2015/01
當月店長──傅月庵

資深編輯人。台大歷史研究所肄業,曾任出版社總編輯,二手書店總監,以「書人」立志,以「編輯」立身,間亦寫作,筆鋒多情而不失其識見,文章散見兩岸三地網路、報章雜誌。著有《生涯一蠹魚》、《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天上大風》等。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閱讀無非開門。大開一扇穿越時空、貫通古今的大門。

書籍是鑰匙,沒了鑰匙,哪兒都去不了。

但也有失落了的鑰匙,到處尋找的;也有鑰匙不夠靈巧,不方便隨身攜帶的;也有鑰匙太貴,打不起的。

這些鑰匙,或說紙本書籍的通病:絕版書、套書、書價太昂貴。電子書出現之後,問題解決一大半。只要你願意逛耐心淘,或者你有一二關鍵詞,譬如書名、作者名,很快地,你便可找到你所需要的鑰匙了。

此時此刻逛電子書店,若也講究策略,我的攻略是這樣的:

1.買久尋不獲或聞名已久的絕版書、冷僻書。所費有限,得償宿願。

2.買套書。花少少的錢,隨時帶著一套書在身邊,想看就看,互相對看。

3.買具有工具性質的書籍。透過全文檢索,迅速找到所要的章節,想要的資料。

三百多年前顧炎武為了瞭解天下郡國利病,不辭辛勞,田野調查,「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

換在今天,二馬二騾所載,一部筆記型電腦、閱讀器或手機搞定!

——時代不同了,請讀電子書!紙本是正室,電子是小三,左擁右抱,知識人樂呵呵~

陳蕙慧

2014/12
當月店長──陳蕙慧

資深出版人,曾任麥田出版、獨步文化、天津青馬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時報出版­總編輯,現任群星文化、青空文化出版顧問。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一、市面上實體書店或其他網路書店已經很難買到的絕版書

二、曾經聽過、見過該書訊息,但耽擱後已忘記的書

三、曾經是該作家讀者,有新作或舊作重出,但出版社並沒有大力行銷宣傳,或自己遺漏訊息的作品

四、曾經考慮購買但因紙本過度厚重或系列冊數過多而暫時擱置的書單

五、已有紙本書,但版本老舊或攜帶不便,希望有電子書蒐藏或旅行時閱讀

六、希望重讀的作品

馬家輝

2014/11
當月店長──馬家輝

兩岸三地最深情仗義的散文家,專欄作家。
(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

寫作三十餘年,著作等身,在台灣已出版的作品有:《死在這裡也不錯》、《愛江湖》、《回不去了》、《中年廢物:唯有躲在戲院裡》、《愛上幾個人渣》,以及與楊照、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三部曲。文章散見於中港台報刊,以及微博「馬家輝在香港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作家必須『engage』當下身處的環境與脈絡

我覺得沒有所謂的人生必讀書籍,因為每個人身處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需要。但我不論去到哪裡,都會隨身攜帶一本《金剛經》,和張愛玲的短篇小說集。

一直以來,我對寫作者的想像是:「作家必須『engage』當下身處的環境與脈絡」,我認為這是文字工作者須具備的敏銳度與關懷視野。

因此,特別推薦吾友陳冠中先生的兩本小說:《盛世》和《裸命》。基於這樣的信念,也希望能讓讀者能夠在我自己的書中,看見近年兩岸三地從細微乃至巨大的變化。

工頭堅

2014/10
當月店長──工頭堅

旅遊達人 & 資深愛書人
(現任雄獅集團《欣旅遊》《一次旅行》總編輯)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工頭堅卻兩樣都做到了!

踩在旅遊與網路的交界,既是旅遊達人又是網路趨勢觀察者的工頭堅,其實更是個愛書人,即使忙著行腳世界,好不容易回到台灣的短暫時光,他也忙著「炊書」,一一把書籍掃描送進自己的平版帶著走,說他是愛書人代表,絕對不誇張!

選書思路

選書思路──
對實體世界與網路世界的廣泛理解

因為生長在一個兩代從事旅遊服務業的家庭,自少年時代,就對外面的世界、各種異文化,有著張大眼睛向外觀看的濃厚興趣。這其中,包括了各個時代與地區的開拓與探險,以及朝代更迭的歷史。

到了網路時代,做為早期接觸到網路的中生代,從一個線性時間延續的實體世界,跳躍入超連結的Cyberspace,許多概念與商業模式都被顛覆,我驚異地發現,需要理解的世界,更是無限延展到一個資訊爆炸的版圖。

這份書單,是一個出生於1960年代的「五年級中段班」,在他做為旅行愛好者、國際領隊、旅遊產業從業人員、網路創業趨勢觀察者的多元身份之下,一份「基本通識」之養成。

要把這個世界介紹給更多人,我們首先得從各方面來理解它。

回活動首頁

購物車

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