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哲青

本月店長──謝哲青

身兼主持人、作家、藝術史學者、登山家等各種身分。

行遍五大洲,旅行過103個國家,認為旅行是印證『知識』的最好方式。目前所主持的《青春愛讀書》榮獲第51屆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

豐富的學養和多領域的涉獵,讓他在節目中總是能順手拈來、侃侃而談。曾被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報紙專題報導,為目前華人圈最閃亮的藝術、旅行說書人,海內外演講皆是場場爆滿。所著《歐遊情書》—讀信的藍衣女子,被選為國小五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文、《走在夢想的路上》一書為多所高中晨讀指定書籍、《鈔寫浪漫》獲得金鼎獎推薦優良出版品。近期推出新書《星空吟遊》即登各大書局熱銷排行榜!


選書思路:

你聽過布里亞-薩瓦蘭(Jean AnthelmeBrillat-Savarin)這個人嗎?

布里亞-薩瓦蘭是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制憲議會重要推手,並且公開擁護死刑,激進的政見讓他在政壇穫得相當的名聲。不過除了在政治上的冒險投耭之外,他還是一位有趣的美食家、哲學家。真正讓布里亞-薩瓦蘭著名的,是他那部擲地有聲的隨筆集《味覺的生理學》(La Physiologiedu Goût),這部從「五感」來書寫美食的作品集,充份展現了法蘭西民族對料理的浪漫、偏執與樂觀想像。

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文字:
「Dis-moice que tu manges, je te dirai ce que tu es」
「告訴我你吃了什麼,我就告訴你是怎麼樣的人。」
後來這句話轉換成另一句大家更熟悉的 「You are what you Eat」

没錯,食物料理透過物理與化學機制轉換我們的生命能量,你吃進了些什麼?它們也會透過你的身體,形塑體態與性格。相同的,人生與書本之間「You are what you Read」是不是也成立?透過閱讀,是否也能建構個人的內在呢?

答案雖然並非全面肯定,但閱讀與自我建構的確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在二○○八年所出版的《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裡,作者賴貝克(Timothy W. Ryback)鉅細靡遺地檢閱希特勒一萬六千冊的私人藏書,察驗希特勒在書上所寫下的眉批,並且運用歷史學、心理學及政治學的方法,揣摩那些筆跡後面的動機,為讀者耙梳糾葛在希特勒心中的種種成見、意圖,以及如何為我們的世界帶來的苦難的偏狹究竟從何而來。

從這個角度觀照,閱讀確實為每個人深殖下改變自我、改變世界的可能。

從每個人的選書裡,當然也可以窺探個人獨一無二的世界觀,觀察一個人如何透過文字自我建構。

想像書籍/文字是建材,那將如何建構出一個人呢?我們需要一些質地堅硬的書,例如桑德斯《錢買不到的東西》、約書亞.格林《道德部落》與《殘酷劇場》,讓我們的思想有了骨骼支持,拮抗一切向內壓力及向外張力。

我們需要溫潤又富有質量的書籍構成血肉肌理,講述奇女子楚戈・貝爾的《沙漠女王》、探索宗教與國族之間競力的《海洋帝國》,與理解財富與不平等起源的《財富大逃亡》,透過歷史與人物積累厚度,賦予我們安身立命的質量。

除此之外,我們也需要在人群中找尋自我定位,需要具有空間感的書籍,《隔間》與《印尼etc.》是不錯的選擇。最後,我們需要「美」的意識,調整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美的覺醒》與《星空吟遊》,透過閱讀,發現生活的歡愉與延展性,我們的嚮望在閱讀中逐漸成形,並擁有自我的風格氣韻。

從這些書籍閱讀出發,也只是個起點,我們還可以在往後的旅程中,發現生命多元繁複的可能。

回活動首頁

購物車

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