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的技術上台的技術上台的技術
蔡英文,英派

感謝攝影提供:林政億.林育良.陳若軒.黃重諺.詹賀舜

蔡英文

1956年,出生於台北,具有原住民血統的屏東客家妹。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碩士,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曾在政治大學、東吳大學法律系所及國貿所任教。任教時期擔任WTO首席法律顧問、陸委會諮委、公平會委員、國安會諮委。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時,任滿四年專責兩岸事務的陸委會主委,2004年後曾任立法委員、行政院副院長。2008年民進黨陷入谷底時,扛起重任帶領民進黨再起。2012年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參選人。選後成立「財團法人小英教育基金會」,推動協助弱勢課輔、青年論壇、社區營造等工作。2014年成為民進黨史上首度任三屆的主席,接著再獲民進黨提名,代表參選2016年總統大選。

這幾年來,她深切反省、努力思考、認真學習,希望能為這個國家找回自信,點亮台灣。

《英派》小編眼裡的小英

以關懷作者的本能,在2012敗選之後,在等著小英(和台灣)也休息一陣子之後,我們忍不住想,咦,蔡英文在幹嘛?
還真不知道她在幹嘛。漸漸地,我們聽說了「小英教育基金會」,還有「想想論壇」的成立。當時我們並不知道,對於「跨不過最後一哩路」的失敗,在她的心中波濤洶湧之後,竟然開啟了她「改變的第一哩路」。

一個政治人物有三年多的時間,沒有任何職務身分,不用趕往下一場餐會或投入下一場選舉,是多麼難得可貴的情況。如果她決定出來參選總統,我們會更想、也更應該知道這段時間她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接著,她突然跳出來選黨主席。

讀到《英派》的第一篇,我們會發現,原來敗選之後她還真的沒幹嘛。她就是開始到陌生人客廳的沙發坐坐,喝喝茶,聽人講故事。很模糊,她其實在試圖尋找答案。這三年來,台灣發生了很多事,她也體會了很多事。然後她聽到內心的聲音--
「如果台灣過去的民主是一個感性的衝刺,那現在則應該步入理性的建設階段。我自詡是一個理性的人,我這樣的人出現在這樣的時代中,應該有它的意義吧。」

這本書有七個章節,「思考小英」「行動小英」「社會小英」「政治小英」「經濟小英」,以及2015年6月備受矚目和好評的「外交小英」訪美之行,其實幾乎就比同這三年多的時間序,她與台灣這塊土地的脈動互相連結。最後的章節「在地希望」,彷彿在說著自己出發的原點,是因為這些人那些事,推動了小英。
要在九合一大選、宣布總統參選的超級行程中,提出並且完成這樣一本書,對小英團隊和出版社來說,都是一種加強心臟的鍛鍊。

——《英派》編輯筆記・圓神書活網

購物車

請先登入